原曲仁矿棚户区改造工程是我市最大乃至全省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尚未拆除的旧址上,那一排排用石块、土坯搭起的房子排列得密密麻麻,显得低矮而拥挤。走进其中,破败倾颓,看上去已无生机。
在不远处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登高俯视,曲仁园里花坪居、格顶轩、云顶阁、富田居、富源居、富仁轩、富安阁、茶山居等如颗颗宝石,错落有致地镶嵌在莲花大道旁,熠熠生辉。
搬出棚户区 圆了安居梦
日前,记者走进格云居民区,紫荆花树下的石凳上,两位老人聊得甚欢,笑声朗朗;不远处的休闲健身广场,三五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运动竞技……幸福,在居民们不紧不慢的生活中悄然沉淀。
从“忧居”到安居,从棚户区到城镇,棚户区改造工程改变了几万矿工的生产生活,对此,作为“矿二代”兼亲历者的张学仁可谓是深有感触。
据张学仁介绍,曲仁辖区有近百年的煤炭开采历史,是广东省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新中国成立后,曲仁矿务局在党的领导下,设矿建局迅速发展,矿工们在“一定要改变北煤南运”号召下,汇聚到曲仁投入煤炭开采,为广东省特别是365bet官网最新网址_365网站平台网址_365提不了款怎么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当时是在“先生产后生活”的思想指引下建设矿山,导致矿工居住房屋缺乏统一规划,东一处、西一片,围着矿区打转转。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棚户区,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建的红砖红瓦房,但是在这之前的漫长岁月当中,矿工们的居住条件是十分艰苦的。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矿工们居住的是茅草房,60年代中后期居住的是竹篾油毛毡房,70年代中期居住的是泥土摏墙房和泥砖房。”张学仁感慨道,“几十年过去,即使居住条件最好的红砖红瓦房,也出现倾斜、下沉、漏雨……即使屡屡修缮,仍是危险重重。”
2010年,秉持靠近城区、整体规划、异地安置原则,省委、省政府奏响棚户区改造的恢宏乐章,曲仁煤矿棚户区命运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后在市委、市政府和浈江区委、区政府数年的推动建设下,棚户区改造样板工程冲破了怎么建、建设经费何处来、安置对象有哪些等众多问题,顺利建成曲仁园、和平八一、丝茅坪和红尾坑矿等四大安置区。其中,作为安置区之一的曲仁园,占地面积1.23平方公里,建设348栋、10793套楼房,这些“小洋楼”每栋6层,一梯两户,南北朝向。
从2016年11月起,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陆续搬入曲仁园。2019年11月,安置区曲仁园全面建成,圆了几代矿工的“安居梦”。
“软硬件”跟上 群众更有获得感
“‘搬出来’只是棚‘改’的第一步,接下来得让搬迁的居民‘住得好’。”这是近年来曲仁办领导的一致共识。
曲仁办事处主任、党工委副书记吴小林介绍,原来,曲仁园由曲仁、田螺冲两个办事处、8个居民区按原矿区户籍管理,管理交叉情况较多,难以有效开展服务管理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统筹推进“两办”优化整合和曲仁园居民区优化整合尤为必要。
2021年7月,在浈江区委的大力推进下,曲仁、田螺冲各个办事处整合实行“一套人马,两套牌子”的模式。2021年12月,曲仁园8个居民区优化调整为5个(花坪居民区、格云居民区、田源仁居民区、富安阁居民区、茶山居民区),明确各社区的管理区域范围、办公场所,打破过去以矿区管理的模式,实行辖区居民以居住地归口社区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两办”管理交叉重叠问题。
同时,依托曲仁园政务服务一条街,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社区警务室、社区戒毒中心、康园中心、居家养老中心、健康驿站、综合志愿者服务站等综合服务平台作用,集中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形成“1+1+5”居民区公共服务模式,进一步激发居民区发展的活力,促进党群服务中心的有机更新。
落日余晖中,市民陆续来到法治文化主题公园运动健身,音乐阵阵,欢歌笑语。“我今年86岁了,坚持锻炼,这里环境很好,住在这里很舒适。”张老伯告诉记者。
近年来,曲仁办致力于把安居“后半篇文章”写进群众的心坎里,实现片区有党群服务中心、退休人员活动中心、健身广场;园内有学校、幼儿园、医院、邮政银行、书屋、文化馆、图书馆、工人文化宫、露天舞台、主题公园、农贸市场、康复中心、居家养老中心、供电、供气、广电、移动公司代办点和许多大小不一的个体工商户。
生活设施齐全、服务设施齐备,整个园区就是一座新型的现代小城镇。方便的生活环境、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给力的社区治理,大大提升了搬迁矿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里生活真的很舒心。”已然成为曲仁园居民的共识。
棚改后,昔日棚户区已成韶关城市发展进程的一段历史记忆,但走在新征程上的曲仁园,正精心打造工矿旅游品牌,让工矿文化、企业精神活起来、传下去。(转载韶关日报 邹方筱 邓碧瑶)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